由于7月我省部分地區遭遇強降雨天氣導致池塘水位升高,應繼續防止暴雨洪災對水產養殖業造成的重大影響。8月份,天氣異常炎熱,養殖池塘水溫較高,各種養殖水生動物處于生長旺季,容易導致病害滋生蔓延,會對水產養殖造成較大影響。本月,魚類活動量大,飼料、漁藥等漁業投入品多,養殖水質容易惡化,極易發生水產養殖病害。8月份需重點關注以下疾病并作好防控準備。
一、病情預測
1.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:主要危害對象為鯽、鰱、鳙、黃鱔、鱖、加州鱸等,具有病程較急、死亡率高等特點。該病歷年來對我省養殖業造成較大經濟損失,全省各養殖區均需重點防控。
2.鯽造血器官壞死病:新發水生動物疫病,病原為鯉皰疹病毒II型,主要危害鯽、金魚及鯽雜交變種,水溫10℃~33℃均可發生,其中以22℃~28℃最為嚴重,主要傳播途徑是水平傳播。各鯽魚主養區需重點關注。
3.細菌性腸炎。從魚種至成魚都可發病,尤其是草魚、鯽魚等吃食性魚類最易得病,是養殖魚類中危害較嚴重的疾病之一。水溫18℃以上易發病,25℃~30℃是流行高峰期,常與細菌性爛鰓病、赤皮病等并發,死亡率較高。全省草魚、鯽魚養殖區需重點防控。
4.鮰類腸敗血癥:主要發生對象為斑點叉尾鮰,因鮰魚規格和個體免疫力等差異,該病的臨床癥狀不盡相同,表現出急性型和慢性型兩種形式。急性型死亡率高,主要表現為敗血癥和腸炎;慢性型主要表現為“頭穿孔”。該病從苗種到成魚均可發生,流行時間跨度大,流行水溫為24~28℃。重點關注綿陽、樂山、成都等斑點叉尾鮰主養區。
二、防控措施
1.時至高溫季節和養殖中后期,缺氧浮頭現象較為普遍,應注意加強日常管理,觀察魚類的攝食和水質情況,發現缺氧應及時采取加注新水、開啟增氧機,嚴重時拋灑增氧片等措施。
2.采取科學規范養殖措施,進行水產生態健康養殖,提高水生動物免疫力,優選抗病力強品種,降低發病率,減少漁藥使用。
3.關注天氣變化,特別注意暴雨等突發性天氣預報,及時加固養殖設施,謹防池塘水體缺氧,關注養殖水生動物應激性反應,及時采取有效防治措施。